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又见博士论文后记刷屏 除了眼泪还应看到什么

0 haixia002 haixia002 2021-11-04 16758

  一篇十几年前的博士论文后记,近期引发舆论关注,文章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博士肖清和。作者讲述了自己本是一位放牛娃,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出发,最后考入北大。文章感动了不少网友,有读者留言:“看到中间有一段,差点哭出来。看完好像有点找回自己这么多年努力读书的一点初心。”

  这篇博士论文后记,让人联想起另一篇博士论文。今年4月,中科院一博士论文的“致谢”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。作者黄国平在文中写道:“我走了很远的路,吃了很多的苦,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。二十二载求学路,一路风雨泥泞,许多不容易。”虽然“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”,但黄国平从未放弃,他表示“这一路,信念很简单,把书念下去,然后走出去,不枉活一世。”

  学位论文的最后部分,循例都会附上一篇后记,有人以此向提供帮助的师友致谢,也有人就此盘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。两篇博士论文后记的主题虽然不尽相同,但两位博士开诚布公的态度都跃然纸上。因此,网友才得以在专业的博士论文之外感受到直抵人心的力量,感叹“比论文本身更震撼的,是这篇在博士生圈子里面流传甚广的后记”。

▲肖清和博士论文后记感动了网友

  ▲肖清和博士论文后记感动了网友  同样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,同样经历了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,并最终迈入庄严神圣的学术殿堂,两位博士身上有太多相似之处。不过,两篇博士论文后记带给人们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。如果说黄国平让人感受到的是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,肖清和让人感受到的则是难以言表的沉重和压抑,虽然他早已改变了命运轨迹,但他“一想到家里的情况,忍不住还很痛苦。尤其是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,心中甚是愧疚。”

  “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。”肖清和这句话,不仅代表着他和黄国平的心声,而且是无数寒门学子内心的真实写照。如何面对无法选择的出生,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灵魂之问。仅从论文后记来看,两位博士虽然经历了相似的童年,但却养成了不同的心理特征:黄国平展现出的是坚强和自信,肖清和则多少流露出一丝敏感和怯弱。正因为如此,当黄国平豪言“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”的时候,肖清和还在因童年经历难以释怀,并因为“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”黯然神伤。

▲肖清和博士论文后记感动了网友

  ▲肖清和博士论文后记感动了网友

  这正是苦难经历带来的两种后果——要么使你内心更加强大,要么使你内心更加脆弱。我这么说,并不是否认肖清和的付出和成功,仅就成长经历和学术成果而言,他足以称得上强者的称号。只不过,在学术强者的包裹之下,肖清和的内心仍显得有些脆弱。尽管这是引发很多人共鸣的看点,但这也恰恰是阻碍个人进一步发展的痛点。实际上,肖清和比起黄国平仍然是幸运的,因为他的母亲为了庇护他的生活和自尊,不惜“与身边的世界为敌”。相比之下,黄国平的父亲却把他抓来换取学费的黄鳝偷走卖掉,买了酒和肉。无依无靠的日子里,支撑黄国平勠力向前的唯有个人意志,而肖清和终究还有母亲拼尽全力为他撑起的一片晴空。这也正是肖清和至今难以释怀的原因所在。

  那些杀不死你的,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。尼采的这句话,经常被人引作励志语录。但人们很容易忽略一个前提,那些杀不死的不是肉体,而是灵魂。只有灵魂足够强大,才不至于在苦难中倒下,并最终在苦难之上绽放人生的光华。与黄国平一样,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感动了很多人。与黄国平不一样的是,希望网友的感动与支持能够成为他勇往直前的动力,而不是那些沉重记忆之上的眉批。生活终归是要向前看,哪怕风霜扑面来,也不能放弃美梦与热望。亲情的伟大在于无私的付出,这不应该成为禁锢灵魂的枷锁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每一天,就是对你爱和爱你的人最好的安慰。

 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

  https://edu.sina.com.cn/kaoyan/2021-11-04/doc-iktzqtyu5316547.shtml


haixia002

haixia002

TA很懒,啥都没写...

Powered By Z-BlogPHP

Copyright 2008-2017•中国教育观察网

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8917857 

中国教育观察网-致力打造专业的教育平台